如何区别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医疗器械质量事故与医疗事故?
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是由于产品的设计缺陷、已经注册审核的使用说明书不准确或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但其产品的质量是合格的。医疗器械质量事故主要是指其质量不符合注册产品标准等规定造成的事故。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摘自卫生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发布形式主要有哪些?
答: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的发布形式主要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通报》、《医疗器械警戒快讯》。
发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通报》的意义何在?
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通报》是监督管理部门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及时反馈有关医疗器械*隐患的主要方式,旨在提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注意被通报的医疗器械品种的*性隐患,并为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医疗机构、患者的*用械提供参考。
医疗器械进口报关所需资料:
1、营业执照
2、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3、医疗器械注册证
4、装箱单、invoice 、合同
5、机电证(一般都是III类的大型设备才需要,例如:B超、CT、核磁共振、X射线类等,看海关编码来定)
什么是医疗器械再评价?
答:医疗器械再评价,是指对获准上市的医疗器械的*性、有效性进行重新评价,并实施相应措施的过程。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医疗器械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医疗器械再评价的主体,应根据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结构、质量体系等要求设定医疗器械再评价启动条件、评价程序和方法;根据开展再评价的结论,必要时应当依据医疗器械注册相关规定履行注册手续。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医疗器械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再评价工作,必要时组织开展医疗器械再评价。
进口医疗器械时,需要像检验检疫机构提供下列材料:
(一)报检规定中要求提供的单证;
(二)属于《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内的医疗器械,应当提供中国强制性认证证书;
(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注册的进口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检验检疫注意事项: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报检材料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单》,货物办理海关报关手续后,应当及时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检验。
对需要结合安装调试实施检验的进口医疗器械,应当在报检时明确使用地,由使用地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需要结合安装调试实施检验的进口医疗器械目录由国家质检总局对外公布实施。对于植入式医疗器械等特殊产品,应当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医疗器械召回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医疗器械召回的主体,应按照相关要求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召回制度,收集医疗器械*的相关信息,对可能存在*隐患的医疗器械进行调查、评估,召回存在*隐患的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在医疗器械召回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应当协助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履行召回义务,按照召回计划的要求及时传达、反馈医疗器械召回信息,控制和收回存在*隐患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发现其经营、使用的医疗器械存在*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或者使用该医疗器械,通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在使用医疗器械前,为什么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答:医疗器械使用者应当按照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使用医疗器械。医疗器械说明书是指由生产企业制作并随产品提供给用户的,能够涵盖该产品*有效基本信息并用以指导正确安装、调试、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的技术文件。医疗器械说明书是企业在申请产品注册时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具有法律效用的文件,并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有关要求。因此,为了确保医疗器械使用的*、有效,在使用医疗器械前,使用者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办理-宠物用品“标签预审核签章”,所需资料如下:
1、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申请表(盖进口单位公章)
2、进出口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盖进口单位公章)
3、原产地证复印件(盖进口单位公章)
4、进口货物外包装 彩图英文件(用A4纸打印、盖进口单位公章)(有的时候,拿进口食品的包装实体样本,较好)
5、进口货物外包装 中英文对照件(用A4纸打印、盖进口单位公章)
6、以上文件都是一式三份。
什么是医疗器械风险?
答:医疗器械风险,是指使用医疗器械而导致人体受伤害的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如使用注射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后所出现的炎症、感染、质硬、变形、移位、残留等。
什么是医疗器械风险管理?
答: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是指用于风险分析、评价和控制工作的管理方针、程序及其实践的系统运用。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环节。
医疗器械的固有风险主要有哪些?
答:医疗器械的固有风险主要有:
(1)设计因素:受现在科学技术条件、认知水平、工艺等因素的限制,医疗器械在研发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目的单纯、考虑单一、设计与临床实际不匹配、应用定位模糊等问题,造成难以回避的设计缺陷。
(2)材料因素:医疗器械许多材料的选择源自于工业,经常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生物相容性、放射性、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残留、降解等实际问题;并且医疗器械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临床的应用,跨度都非常大;而人体还承受着内、外环境复杂因素的影响,所以一种对于医疗器械本身非常好的材料,不一定就能完全适用于临床。
(3)临床应用:主要是风险性比较大的三类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任何外部条件的变化,都可能存在很大的风险。
医疗器械进口需要具备的资质:
1、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2、营业执照【经营范围里有销售医疗器械许可】;
3、进出口权
进口医疗器械时需要提供的文件: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进口医疗器械注册证与医疗器械注册登记表
2、属于《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内的医疗器械,应当提供中国强制性认证证书(3C)
3、部分设备需要办理自动进口许可证
4、设备的照片、铭牌、设备技术参数、较终用途、中文说明书等
5、进口合同、箱单、发票
1、什么是医疗器械?
答: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医疗器械总共可分为三类。
2、什么是一类医疗器械?
答:一类医疗器械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的大部分、听诊器、医用X线胶片、医用X线防护装臵、全自动电泳仪、医用离心机、切片机、牙科椅、煮沸消毒器、纱布绷带、创可贴、手术衣、手术帽、口罩、集尿袋等。
3、什么是二类医疗器械?
答: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对其*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如体温计、血压计、心电诊断仪器、光学内镜、牙科综合治疗仪、医用脱脂棉等。
4、什么是三类医疗器械?
答:三类医疗器械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体外震波碎石机、有创内镜、超声手术刀、激光手术设备、输血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CT设备等。
商检工作:即进进口商品的检验检疫,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对买卖双方成交的商品,由具有*的检验检疫机构对商品的质量、数量、重量、包装、卫生、*及装运条件进行检验并对涉及人、动植物的传染病、病虫害、疫情等进行检疫的工作。商检局需要从进口的食品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样品,送到实验室,检测其里面成分,是否符合国家要求和申报的内容。鉴别出符合要求,商检局这边就会商检出卫生证书了,这时货主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去销售了。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是我国国内较*、较大的检验机构,简称CIQ。一般中国产品进出口都由此处进行商品检验。商检通过后,商检局就会出具通关单和商检卫生证书。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
(一)对疾病的预防、诊断、**、监护、缓解;
(二)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监护、缓解、补偿;
(三)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
(四)妊娠控制。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是指,对其*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商**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公布。生产和使用以提供具体量值为目的的医疗器械,应当符合计量法的规定。具体产品目录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
宠物食品操作流程:
1.货物海上漂的时候,办理好收发货人备案、中文标签以及国外单证
2.货物到港后,换取小提单(换单)
3.报检(报检过程需要审核中文标签是否符合规定,同时备案标签)
4.报关
5.将货物运至商检监管仓库,拆箱后,预约商检局抽样化验。
6.抽样化验合格后,贴上中文标签(仓库人员贴)
7.商检局人员检查标签无误,放行
9.商检部门出卫生证